【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五】
諸侯之宮縣,而祭以白牡,擊玉磬、朱干設鍚,冕而舞《大武》,乘大路,諸侯之僣禮也。
言此皆天子之禮也。
宮縣,四面縣也。
干,盾也,鍚傅其背如龜也。
《武》,萬舞也。
白牡,大路,殷天子禮也。
○縣音玄,注及下同。
錫音陽,注同。
盾,本亦作楯,純尹反,又音尹。
傅音附。
背,補佩反。
台門而旅樹,反坫,繡黼丹朱中衣,大夫之僣禮也。
言此皆諸侯之禮也。
旅,道也。
屏謂之樹,樹所以蔽行道。
管氏樹塞門,塞猶蔽也。
禮:天子外屏,諸侯內屏,大夫以簾,士以帷。
反坫,反爵之坫也,蓋在尊南,兩君相見,主君既獻,於反爵焉。
繡黼丹朱以為中衣領緣也。
繡讀為綃。
綃,繒名也。
《詩》云:「素衣朱綃。」
又云:「素衣朱襮。」
襮,黼領也。
○坫,丁念反。
繡,依注作綃,音消,注或作綃,亦同。
黼音甫。
簾音廉。
「於反爵焉」,本或作「賓反爵焉」。
領緣,移絹反。
繒,似陵反。
襮音博。
故天子微,諸侯僣,大夫強,諸侯脅。
於此相貴以等,相覿以貨,相賂以利,而天下之禮亂矣。
言僣所由。
諸侯不敢祖天子,大夫不敢祖諸侯。
而公廟之設於私家,非禮也,由三桓始也。
言仲孫、叔孫、季孫氏皆立桓公廟,魯以周公之故,立文王廟,三家見而僣焉。
[疏]「諸侯」至「始也」。
○正義曰:此一節總論諸侯及大夫奢僣強盛之事。
各依文解之。
○「諸侯之宮縣」者,諸侯唯合軒縣,今乃有宮縣。
又諸侯祭用時王牲,今用白牡。
又諸侯擊石磬,今擊玉磬。
又諸侯得舞《大武》,故《詩》云「方將萬舞」,宣八年「萬入去籥」是也。
但不不得朱干設鍚,冕服而舞。
今「朱干設鍚,冕而舞《大武》」,諸侯合乘時王之車,今乃乘殷之大路,並是諸侯僣禮也。
○注「言此」至「禮也」。
○正義曰:案《小胥》:「天子宮縣。」
案文十三年《公羊傳》云:「周公用白牡。」
又《明堂位》云:「祀周公於太廟,牲用白牡,擊玉磬。」
則《皋陶謨》云「鳴球」是也。
《祭統》云:「朱干玉戚,冕而舞《大武》。」
《明堂》云:「魯君孟春乘大路。」
其《祭統》、《明堂》所云「皆天子禮樂,特賜周公」,故云皆天子之禮。
魯唯文王周公廟得而用之,若用於他廟,則為僣也。
若他國諸侯,非二王之後,祀受命之君而用之,皆為僣也。
云「錫傅其背如龜也」者,《詩》云「鏤錫」,謂以金飾之,則此錫亦以金飾也,謂用金琢傅其盾背,盾背外高,龜背亦外高,故云「如龜也」。
蓋見漢禮然也。
白牡,是殷之正色,「大路」與「白牡」同文,故知白牡大路,是殷天子之禮也。
○「台門」至「禮也」。
○此一經明大夫僣諸侯禮。
「台門」者,兩邊起土為台,台上架屋曰台門。
○「而旅樹」者,旅,道也;
樹,立也。
人君當門道立屏,蔽內外為蔽也。
○「反坫」者,反爵之坫也,若兩君相享,則設尊兩楹間,坫在其南。
坫以土為之。
○「繡黼丹朱中衣」者,綃,繒也;
黼,刺繒為黼文也。
丹朱,赤色,謂染繒為赤色也。
中衣,謂以素為冕服之裡衣,猶今中衣單也。
○「大夫之僣禮也」者,自台門以下,於時大夫皆有此事,故言僣禮也。
○注「言禮」至「領也」。
○正義曰:旅,道也,所行處,故以為道也。
云「屏謂之樹」,《釋宮》文。
引「管氏樹塞門」者,據經「旅樹」之義。
云「禮:天子外屏,諸侯內屏,大夫以簾,士以帷」者,《禮緯》文,南本云及定本皆然,或云大夫以帷,士以簾,誤也。
云「反坫,反爵之坫也」者,以《明堂》云「反坫出尊」,則坫為尊而設,故知反坫,反爵也。
以言出尊,故云「蓋在尊南」也。
《鄉飲酒》是卿大夫之禮,尊於房戶間。
《燕禮》是燕已之臣子,故尊於東楹之西。
若兩君相敵,則尊於兩楹間,故其坫在兩楹間。
云「兩君相見,主君既獻,於反爵焉」者,案《論語》云:「邦君為兩君之好,有反坫。」
故知「兩君相見」也,故注云:「其獻酬之禮,更酌,酌畢,則各反爵於坫上。」
故云「主君既獻,於反爵焉」,謂於此坫上而反爵焉。
熊氏云:「主君獻賓,賓筵前受爵,飲畢,反此虛爵於坫上,於西階上拜。
主人於阼階上答拜,賓於坫取爵,洗爵,酌以酢主人。
主人受爵飲畢,反此虛爵於坫上。
主人阼階上拜,賓答拜。」
是賓主飲畢,反爵於坫上也。
而《論語》注「酌畢,各反爵於坫上」者,文不具耳。
其實當云:飲畢,或可初酌之時,則奠於坫。
與《鄉飲酒禮》異也。
義有疑,故具存焉。
云「繡黼丹朱以為中衣領緣也」者,中衣,謂冕及爵弁之中衣,以素為之,繡黼為領,丹朱為緣。
云「繡讀為綃,綃,繒名也」者,案注《昏禮》引《詩》云:「素衣朱綃。」
《魯詩》亦以為綃。
綃,綺屬,以《魯詩》既為綃字,又五色備曰繡,白與黑曰黼,繡黼不得共為一物,故以繡為綃也,謂於綃上而刺黼文也。
引《詩》云「素衣朱綃」者,證以繡為綃。
又引《詩》「素衣朱襮」者,證黼領也。
案《釋器》「黼領謂之襮」,故云「襮,黼領也」。
案《玉藻》云:「以帛裡布,非禮也。」
此素衣是絲,當為冕及爵弁之中衣。
禮:朝燕之服,皆以布為之。
皇氏云:「此素為中衣,兼為朝燕服之中衣。」
非也。
案《禮》公之孤四命,則爵弁自祭也。
則天子大夫四命,亦當爵弁自祭,則中衣得用素,但不得用綃黼為領、丹朱為緣耳。
熊氏云:此云大夫僣,謂非四命大夫而著素衣為僣。
今為四命得著素衣,但以綃黼丹朱猶為僣也。
其大夫士助祭於君,服爵弁以上,雖中衣用素,亦不得用綃黼丹朱以為領緣,以其是諸侯之服,故《唐詩•揚之水》「刺晉昭公微弱」,云:「素衣朱綃,從子於鵠。」
國人慾進此服,去從桓叔為諸侯也。
○「於此相貴以等,相覿以貨」。
○謂臣下不畏懼於君,而擅相尊貴以等列,故庾云:「擅相封爵也。」
○「相覿以貨」者,大大私相覿以貨賄,不辟君。
○注「魯以」至「僣焉」。
○正義曰:知魯得立文王廟者,案襄十二年秋,「吳子壽夢卒,臨於周廟,禮也」。
注云:「周廟,謂文王廟也。」
此經云「諸侯不敢祖天子」,而文二年《左傳》云:「宋祖帝乙,鄭祖厲王。」
「大夫不敢祖諸侯」,而莊二十八年《左傳》云:「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。」
與此文不同者,此據尋常諸侯大夫,彼據有大功德者,故《異義》:《禮戴》引此《郊特牲》,云「又匡衡說支庶不敢薦其禰,下士諸侯不得專祖於王」。
古《春秋左氏》說,天子之子,以上德為諸侯者,得祖所自出。
魯以周公之故,立文王廟。
《左傳》「宋祖帝乙,鄭祖厲王,猶上祖也。」
又曰「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」,以其有先君之主,公子為大夫,所食采地亦自立所出公廟,其立先公廟准禮。
公子得祖先君,公孫不得祖諸侯。
許慎謹案:「周公以上德封於魯,得郊天,兼用四代之禮樂。」
知亦得祖天子。
諸侯有德祖天子者,知大夫亦得祖諸侯。
鄭氏無駮,與許氏同也。
其王子母弟無大功德,不得出封食采畿內,賢於餘者,亦得采地之中立祖王廟,故都宗人,家宗人,皆為都家祭所出祖王之廟也。
|